2023-08-31 00:23:48 来源 : 文汇网
《南方“旅居者”: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
田 颖 著
(相关资料图)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国社会学家鲁珀特·万斯曾说过:“历史,而不是地理,塑造了坚实的南方”。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浇灌出一朵朵璀璨的文学之花。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从其独特的“旅居者”视角,构筑了美国南方文学 “百花园”中的别致景观。
文学史家们通常认为,美国南方的作家群体大都会坚定地维护区域身份。与之不同的是,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南方“旅居者”: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以下简称《南方“旅居者”》)却另辟蹊径,以南方“旅居者”为切入点,追寻麦卡勒斯在矛盾悖论中的写作历程,从成长、空间、性别和种族四个主题铺陈开来,揭示其小说作品中独有的艺术张力:在不断逃离与回归南方的空间旅行中,麦卡勒斯是既能出乎其外,又能入乎其内的“旅居者”,因而她的作品能够从有内外兼有的双重视角来书写南方。本书的标题之所以取名为“南方‘旅居者’”,是援引麦卡勒斯在1950年发表的一个短篇作品的标题——《旅居者》(The Sojourner),故事讲述了一位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却定居法国巴黎的“旅居者”的经历。麦卡勒斯和她的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对南方故乡的小镇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情愫。这种矛盾的南方情结贯穿于她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使她成为游走在故乡与异乡之间的南方“旅居者”。
南方“旅居者”是如何炼成的?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普通读者》中写道:“独立性才是一个读者所能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可以说,《南方“旅居者”》的作者正是保持了“独立性”的读者。她没有从学界一以贯之的地方主义出发,而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探讨麦卡勒斯这位南方“旅居者”是如何炼成的。时间的流逝伴随着空间的切换,空间的变化镌刻了时间的印记,时空交融赋予了麦卡勒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学想象。这样的章节安排甚为巧妙,既对应了麦卡勒斯的创作历程,又符合整本书的内在逻辑。
时间与空间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南方“旅居者”》揭示的正是时间与空间的交汇融合,论证逻辑可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譬如,作者从司空见惯的空间场景厨房入手,反驳了麦卡勒斯小说中厨房场景是“禁锢之地”的说法,转而详细阐发了被众多评论家忽视的“厨房场景”的开放性。该书作者从厨房餐桌上的雪花玻璃球阐发,关联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笔下的阿莱夫,认为厨房里的这个小物件将大千世界纳入其中,成为联结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南方与北方、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即一个中间地带。继而,作者借用法国人类学家阿诺德·范·杰内普的“通过仪式”理论,来阐释厨房这个饮食空间是小说主人公少女弗兰淇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她的“前阈限仪式”正是在厨房完成,并由此踏出家门,进入外部的成人世界。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除了厨房之外,作者还对咖啡馆、游乐场、小镇等日常空间场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照此观之,麦卡勒斯以空间场景的转换代替了线性时间的描述,借助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空间意象,揭示了小说人物的孤独感、危机感和迷茫感。与她塑造的小说人物一样,麦卡勒斯始终游走在故乡与异乡的中间地带,对南方保持一种“出乎其外”的适度距离,最终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南方“旅居者”的独特文风。
南方“旅居者”是如何再现的?
在《南方“旅居者”》中,如果说时间和空间的主题是麦卡勒斯从“出乎其外”的立场冷峻地审视南方,那么性别和种族的主题则是从“入乎其内”的角度细致地洞悉南方。
作者结合麦卡勒斯的自身经历,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同理心,将南方“旅居者”的观察和想象投射在不同性别和种族的小说人物身上。根据传记作家卡尔的记载,麦卡勒斯曾亲口对好友说:“我生来就是一个男人。”在她的笔下,十三岁少女、咖啡馆老板、军营上尉都是“雌雄难辨”的主人公,他们模棱两可的性别身份完全颠覆了“南方家庭罗曼司”中关于绅士、淑女的刻板印象,折射了南方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身份错乱和人性扭曲。
如果说麦卡勒斯在叙述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性别身份之惑时,自我表达的成分较为突显,那么她在刻画少数族裔形象(犹太人、菲律宾人和黑人等)时,则更多的是同理心在发挥作用。这些非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少数族裔群体,在美国南方的生存处境比她这个南方白人“旅居者”更加矛盾:在“白人至上论”和种族隔离盛行的美国南方社会,这些人物由于少数族裔身份,既无法完全被主流的白人社会接纳,又不能在同族群体里寻找到归属感,最后沦为但丁笔下被抛入地狱边缘“林勃”中流散的幽灵。
麦卡勒斯在1940年发表的《美国人,望故乡》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文学被赋予了热望和不安的特质,我们的作家都是伟大的流浪者。”对她本人来说,她的流浪方式就是不断地逃离南方,又总是回归南方。这种处世状态和生活方式非常类似于波德莱尔所描述的“漫游者”(flaneur):“对一个十足的漫游者、热情的观察者来说,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生活在反复无常、变动不居、短暂和永恒之中,是一种巨大的快乐。离家外出,却总感到是在自己家里;看看世界,身居世界的中心,却又为世界所不知。”在阐释麦卡勒斯的南方“旅居者”身份时,该著作还论及了与之相近的其他概念,如流亡者、放逐者、他者、越界者、流浪者、漫游者等。这些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指涉:他们是独立、热情、客观又冷峻的人。在广泛参阅文献资料和充分运用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作者颇具洞见地指出,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南方与非南方、地域特色与世界主义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一直是麦卡勒斯创作的核心关切。作为一名在逃离与回归之间不断辗转往复的“旅居者”,麦卡勒斯对南方文化、美国社会和人类状况产生了独到、深刻和真挚的思想认识和文学表达。
评论家简·惠特认为:“麦卡勒斯的写作是一种精神探索,一种程式化的方式去努力获取她想要的答案。人皆是旅居者。”对读者而言,阅读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探索”?正所谓“读书如读己”,我们在阅读中进入虚构的文学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家的所思所想,却又不时地将阅读的体验投射到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读者穿梭于虚构与真实之间,这或许正是“人皆是旅居者”的意义之所在。(作者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作者:肖明文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