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3 23:59:47 来源 : 顶端新闻
《未曾消亡》
(资料图)
塑料、木头、喷漆等综合材料 230×220×100cm 2023
在最新个展“灵光·乍现”的直播导览中,干练短发的刘芳站在自己的作品前,伸开双臂说:“这就是我的王国。”那一瞬间,忽然让人明白了一位有着极强写实造型功底的艺术家,为什么会在2020年开始用装置作品进行艺术表达。不满足,是推动一位艺术家持续向前走的内在动力。
01
物的堆叠
有关日常的深刻思考
2023年6月3日至7月3日,刘芳个展“灵光·乍现”在上海YOUNG美术馆展出。展览由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担任策展人,YOUNG美术馆创始人李群担任出品人,展出这位艺术家近年来的最新创作。与早期的写实绘画相比,刘芳的创作从平面转向立体,并在媒介、材料与主题上不断进行拓展。在创新与突破中,她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全新面貌。
艺术家刘芳
“在创作形式上的变化,源于我对‘未知’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探索视觉奥秘的冲动,推动我不断打破作品的框架和边界,努力尝试视觉上新的可能性。”在个展“灵光·乍现”中,刘芳的作品充分阐释了这段话的内涵。从架上绘画转向装置作品,她持续拓展自己的创作语言,自由地呈现属于自己的“艺术王国”。
将日常中随处可见的弃物化为创作材料,进行切割、喷漆、着色,然后堆叠、悬挂、放置,呈现于 “舞台”上,远观纷繁,近观趣味。舞台上的每一个“演员”都在陈述着自己被工业化的经历,这是物的现代化命运。
刘芳与策展人惠书文
展览现场
细观刘芳作品中出现的物,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孩子的玩具、用过的药瓶、爱人工厂的零部件……在刘芳看来,对玩具的占有体现了人的消费欲。小孩子的占有物是玩具,而成年人的占有物是世界。从某种程度来说,玩具是现实世界的拟化,从幼态到成熟,人的占有欲和物欲并不会消减,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膨胀。
明亮的色彩也赋予作品一种纯真。事实上,艺术家有意吸引观众走近作品,仔细观赏。艺术家通过作品的细节和矛盾引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由此打破长期形成的物欲麻木感,重新唤起人们对物的认知。
展览现场
艺术家期望通过对物的重构,来思考内在精神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对于她来说,物是探索和反映作品精神性的介质,诉说着孤独、希望、自由、束缚和死亡。物也反映着人类的现代化困境,在思考物的时候,就是在思考社会、思考人类自身。
02
习于学院
在现实中探索视觉语言
艺术家的创作不是简单的灵光乍现,而是无数次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从鲁迅美术学院到中央美术学院,刘芳在学院中研习古典油画。2017年,在毕业十年后,她的作品突然发生了变化。
2017年的转变源于一次跨越南北的搬家,从北京举家迁移到宁波,这一体验加深了刘芳对物的认知。每次搬家都不得不丢弃一些旧物,物似乎总是难逃被分解的命运。对物的反思引发了她对个体命运的反思,如果物可以被遗弃,那作为个体的人呢?当发现人与物的命运如此相似时,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由此点燃。
《链》
布面丙烯 120×160cm 2012
《废园1》
拼贴、丙烯 40×60cm 2017
环境带来的改变,也让刘芳此前压抑许久的激情找到了突破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写实绘画已经无法满足她强烈的表达欲望,她开始怀疑写实绘画与现实之间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沟壑。如何与世界对话,建构自己的创作风格?刘芳向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创作寻找答案。
在2017年的“编码”系列中,刘芳大胆采用拼贴和挪用的手法,将图像和信息加以堆叠,碎片化的图像营造出一种模棱两可的虚幻场景,抽象之中蕴含着对具象世界的观察和感知。
《创世之初》
拼贴、丙烯、木、塑料等 200×110cm 2019
《异之地》
塑料、木头、喷漆、布料等 120×165cm 2020
《异之地》局部
照片、杂志和海报成为刘芳实验的素材,她将图像分解、重组、拼贴,这种自由的探索方式拓展了她的创作思路,也加深了她对物的强烈感知。
自此,刘芳逐渐拓展自己的的“艺术王国”:2020年,浮雕式的材料作品出现;2021年,实体的“玩具”在作品中若有若无地显露;2023年,物被明目张胆地放置在作品中。在对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刘芳的创作能量一步步释放。
《再生之地》
塑料、木头、喷漆、布料等 130×90×22cm 2020
《风之城》
塑料、木头、喷漆等 50×50×175cm 2021
这一转变离不开刘芳不懈的实践,更离不开艺术家特有的直觉。经过长期实践后,刘芳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未来要往什么方向走,而每件作品都是在为此而努力。
“灵光·乍现”展览是一位画家脱离四边油画框束缚的记录,作为一个“物语”实践者,刘芳不断与物进行着对话。从2020年试图用材料构建例如山水一类的具象,到2021年之后更多现成品的介入,从具象到抽象,从二维到三维,刘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视觉新秩序。
《迷墙》
塑料、木头、喷漆等 60×140×10cm 2022
《自然与被造物之间》
塑料、木头、喷漆等综合材料 230×185×70cm 2022
在对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刘芳通过调动色彩、结构和空间关系等方式,渐渐寻找到了装置与绘画共生的通道。装置中色彩明快的配色,依然保留艺术家源自绘画的深厚功力。
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古色的瓷器被挪置于装置中。瓷器本身是历史文化的符号,而工业化制作又赋予了其现代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了物的矛盾性。艺术家将自身的审美偏好与当下的创作语言相结合,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创新。
03
从平面到立体
源于“不满足”的转变
在持续不断地探索中,刘芳越发觉得“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来自内心的创作激情,来源于创作媒介的限制,更来源于一种精神自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人类精神内驱力”。
《向阳而生》
塑料、木头、喷漆等综合材料 230×185×60cm 2023
《末代新生》
塑料、木头、丙烯等综合材料 160×75×7cm 2022
在脱离四边框的束缚后,刘芳发现创作可以如此酣畅淋漓。架上绘画难以呈现艺术家的视觉构想,从二维向三维的转变,正如刘芳打破学院框架,拥抱广阔现实,是一种必然。
早在2017年的作品中,刘芳便使用木头作为创作的材料。在最新的创作中,木头依然是重要的创作材料,或作为基底,或作为连接部件。树状的木头支撑起作品结构,形成充满活力且稳态的连接。
《边界的消失》
塑料、木头、喷漆等综合材料 160×185×50cm 2023
木不仅具有稳态,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物,拥有与商品物形成对照的属性。业已泛滥的工业物堆叠在自然的舞台上,刘芳的作品体现了物属性上的矛盾,这种矛盾正反映着人类的现实困境。
对物的关注、创作语言上的不断探索、内心源源不断的实验动力,促使刘芳走向了艺术道路的转折点。走向立体,走向装置,这并非是一条一开始就足够清晰的道路。正如刘芳在2021年至2023年创作的作品,不同的介质将物连接、合和、包裹,形成一种凝结之态,一座座异质物的丰碑。
《恣意生长》
塑料、木头、丙烯等综合材料 250×220×120cm 2023
《恣意生长》局部
在未来,刘芳也不会止住脚步。她说:“我不会只做装置类的空间作品,更不会拒绝数字艺术等新技术的融入,我的创作将是多种形式同时存在的,目的是将自己想表达的主题进行最深入的视觉阐述。”刘芳运用多元性的视觉艺术,在文化范畴中建造属于自己的“艺术王国”。
文字|唐嘉宁
图片|上海YOUNG美术馆、刘芳
往期阅读
艺术家简明全新版画《向日葵》,24小时限时发售
故宫禁止商拍和自媒体直播、李象群辞去鲁美院长职务、三位先生驾鹤西去、贝浩登出售60%股权 | 晚安栗子
联系《艺术栗子》
微信|artchestnut001
邮箱|artchestnut@126.com
《艺术栗子》矩阵
人民日报 澎湃 今日头条 网易
正观 腾讯 百度新闻 顶端新闻
艺术头条 微博 搜狐 抖音
bilibili视频号 小红书
关注公众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