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08:41:00 来源 : 腾讯网
8月传染病防病提示
8月份,西宁闷热、潮湿、雨水增多。根据西宁市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和传染病的流行规律,西宁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重点关注新冠感染、手足口病、狂犬病、细菌性痢疾。另外,西宁市进入旅游旺季,外来游客增多,不排除其他传染病输入风险,需要关注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突发降水容易造成次生灾害,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也很重要!
【资料图】
一、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西宁市新冠病毒活动强度持续小幅波动下降。疫情继续呈低位波动态势。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疫苗,有基础性疾病以及尚未感染的人群风险较大。
预防:
1、保持卫生习惯。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2、科学佩戴口罩。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疑似新冠症状,以及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场所时,应该佩戴口罩。公众,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人群,进入超市、影剧院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室内场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夏季天气炎热,应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情况,请及时到开阔阴凉处休息。
3、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对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的人员,及时安排诊疗和检测,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暑托班培训机构等应建立疫情防控相关制度,落实病例监测报告,消毒等措施。
4、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建议居家办公或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可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
5、科学治疗,预防重症。目前大多数感染者为轻症,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和对症用药。要根据病情及时就医,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基础性疾病患者的人群,应在临床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药物。
6、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的,应尽快进行加强接种,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尚未感染的人群。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
预防:
1、EV71型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2、注意手卫生,特别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儿童掌握“七步洗手法”。
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尽量避免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5、注意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三、狂犬病
夏天是犬伤的高发期,闷热的天气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冲动,同时夏季人们穿着单薄,容易被犬只咬伤、抓伤。
预防:
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办理养犬登记证,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疫苗,同时圈养好自己的宠物。
2、外出遛狗时,应按规定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3、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4、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5、相比之下儿童被咬伤更为危险,被咬的伤口深而严重,部位越靠近头、颈、面、手部越危险,必须严格冲洗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选用更高效的疫苗并按程序接种。
四、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氏菌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轻症非典型菌痢患者与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为重要传染源。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预防:
1、要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喝开水、不喝生水。
2、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
3、食品做熟后再吃,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生熟分开。
4、防止苍蝇叮爬食物。
五、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与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该病此前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欧美国家先后发现大量猴痘病例。2023年6月以来,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报告病例较多,我国多个省市也报告了猴痘病例。
预防:
1、 出入境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猴痘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密切接触或共用生活用品,做好个人手卫生,入境时配合海关健康申报。
2、 如果怀疑曾经接触过猴痘病例,请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随时注意自身状况,并检查是否出现疑似症状。
3、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尤其是近期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后,再经叮咬将病毒传给人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每年的7-9月是我省邻近省份,如:陕西省、甘肃省乙脑主要的流行季节。
预防:
1、应做好防蚊、灭蚊。家里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防蚊,也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2、保持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如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填平各类坑洼地、死水塘、清理各类盆、罐、缸、坛、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
3、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4、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
编辑:冯丽晨、马思稳
标签: